首先,色彩在影片时空转换中起到串接性作用。对这种艺术处理手段的巧妙运用,不但可以使不同时空过渡自然流畅,也可以增强影片的视觉审美效果。这样,虽然电影上下镜头有时间间隔,但在色彩上的恰当使用,即使观众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时空,也能够清楚地明了影片的叙事内容。如詹姆斯·卡梅隆执导的《泰坦尼克号》,就用到了色彩的转场。老年罗斯看到浸在水中的自己的画像时,画面的颜色由素描的灰白色转换为彩色,这使罗斯想起了当年杰克给自己画像时的情况。而罗斯在屏幕上看到泰坦尼克号中头等舱豪华的大门时,同样出现了色彩的转场,一瞬间仿佛罗斯又回到了那艘大船上。影片最后,老年罗斯将“海洋之心”抛入大海,在床上安然睡去。镜头慢慢拉近罗斯被蓝色荧光灯照亮的白色发丝,当镜头越过老人的脸部,黑暗中出现了泰坦尼克号在蓝色海底的画面。随着镜头沿船体的前行,摄影机飞驰进入船体内,从船体长廊的玻璃窗透进的光芒越来越亮,而船体也由幽深的蓝色渐渐变成焕发出一派生机的金黄。色彩的变化使影片的转场自然流畅,令观众在不同的时空间完成瞬间完美的跨越。 其次,电影创作者对影片色彩的艺术化处理,还能实现电影由物理时空向心理时空的转换。这样既丰富和拓展了电影的时空结构,也实现了电影画面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叙事。如奥利弗·斯通执导的《天生杀人狂》,片中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的转换就是通过色彩实现的。影片的两种时空对应于两种色彩,影片叙事所在的物理时空通过彩色画面来表现,而片中人物主观视角的心理时空则采用黑白画面来表现。贯穿影片始终的是彩色画面,这就使黑白画面出现的时候更具震撼性。当杀手米基被捕入狱时,得意的典狱长出现在镜头中。这个邪恶的典狱长三角形的舌头舔着嘴唇,画面由彩色逐渐转为黑白,表现出他蛇蝎般毒辣的内心。 综上所述,色彩作为其重要的语言元素,是体现其独特电影艺术理念的重要途径,其艺术价值都要通过电影时空来实现。并且,色彩对电影时空真实性的构建作用必须与其他画面元素相互配合,与其他视觉元素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,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其语言内容与更深层次的抽象内涵。 [参考文献] [1]胡良鸿.论美术与电影的内在艺术联系[J].电影文学,2007(01). [2]马尔丹.电影语言[M].北京:中国电影出版社,1985. [3]郦苏元.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模式[J].当代电影,1993(06). [作者简介]郭晓冰(1977—),女,河南安阳人,硕士,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国画及史论研究。 |